金秋时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上下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此宏阔背景下,作为扎根基层乡村、服务民族地区的国家级平台,“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以下简称“中国一乡一品”)必须把握好发展新机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依托,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 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锚定中国一乡一品发展新坐标
全会把三农工作确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战略部署与中国一乡一品的内在使命高度契合,为中国一乡一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会再次凸显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重要性。中国一乡一品自诞生之初,便将服务“三农”工作、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作为核心使命,通过“6+3+N”服务体系(教育培训、规划辅导、标准制定、产品评价、质量追溯、保险赔付六大体系和智慧信息、营销渠道、金融服务三大平台),精准滴灌县域经济,培育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将乡村振兴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关键路径。要贯彻全会精神,中国一乡一品不能仅停留在产品层面,要向产业生态纵深拓展,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未来,中国一乡一品应更充分地发挥其作为第三方平台的独特优势,在制定团体标准、构建商业诚信体系、链接政府与市场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成为连接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桥梁。
二、 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中国一乡一品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一乡一品要实现升级,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注入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中国一乡一品要超越简单的“土特产”观念,推动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是强化技术引进与转化。积极对接即将出台的“十五五”规划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转移平台,将生物技术、智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等引入特色产品的种养殖、加工环节,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建设“智慧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透明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消费趋势,引导供给侧精准研发与生产,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以模式创新优化服务生态:中国一乡一品的“6+3+N”模式本身就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一是发展服务型制造。不仅认证产品,更要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从创意设计、品牌策划、供应链优化到营销推广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推动一乡一品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卖文化”升级。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基于溯源数据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等,利用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配置方式,破解乡村产业融资难题。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基金应更具前瞻性,投向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初创企业和项目。
以人才创新夯实发展根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人才,为此,中国一乡一品将实施“人才强品”战略。一是培育“新农人”。通过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既懂技术、善经营,又具有品牌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构建“柔性人才库”。加大一乡一品辅导专业人才培训力度,落实“6+3+N”体系的“派遣辅导师”思路,建立由文创设计师、品牌专家、电商运营等组成的专家库,以“共享人才”模式解决基层高端人才短缺问题。这正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创新举措。
三、 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开拓中国一乡一品发展新空间
中国一乡一品高质量发展必须置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谋划,特别是要与商务部主导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民族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
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破除壁垒、畅通循环,中国一乡一品可在此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一是争做“统一标准”的实践者。持续完善并推广高水平的中国一乡一品团体标准,使其成为农产品、特色消费品领域高品质的“通行证”,通过标准互认减少市场壁垒,让优质特色产品能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公平竞争。二是成为“渠道畅通”的连接器。依托已整合的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如中粮、京东、中国邮政等)以及正在建设的海外营销基地,为各地特色产品搭建低成本的流通高速公路,帮助其“走出去”,这正是打通国内大循环毛细血管的具体行动。
积极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一乡一品天生具有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属性。对内,它致力于挖掘内需潜力,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特色化、绿色健康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激活内循环的重要力量。举办一乡一品国际商品博览会、打造中国一乡一品品牌,能够引领国潮消费,增强国内市场的丰富性与韧性。对外,它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民心相通”的绝佳载体。中国一乡一品可借鉴日本、泰国等国经验,推动“W-OTOP”(世界一乡一品)理念,通过标准互认、文化交流、贸易促进,将中国特色的优质产品输往世界各地,同时将国外的一乡一品引入国内,在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扮演关键节点角色。
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的立会之本,中国一乡一品应更加聚焦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禀赋。一是强化产业辅导。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手工艺等独特资源,重点发展文旅融合、文创产品、生态农业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加强品牌培育与推广。通过统一的“中国一乡一品”品牌背书,提升民族地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讲好民族品牌故事,这既是经济工作,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事业。商务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可与中国一乡一品的产业服务精准对接,形成政策合力。
四、 强化实施保障,确保中国一乡一品行稳致远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推动中国一乡一品迈上新台阶,需要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完善治理机制:严格按照《区域产业服务基地授权管理办法》,优化全国网络布局,确保授权基地的服务质量与品牌形象,形成“总部-区域基地-企业”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
强化政策协同:积极推动将中国一乡一品各片区、各基地纳入到当地政府“十五五”相关专项规划,争取财税、金融、土地等配套政策支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提升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要产出能获得上级认可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也要运用多种媒介讲好中国一乡一品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万山磅礴看主峰,风正帆悬起新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必须把握历史机遇,以新质生产力为利刃,劈波斩浪;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沃土,深耕不辍。让我们携手同心,锐意进取,全面推动中国一乡一品迈上新台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篇章,为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吕陈君
校对:宋子正
编辑:张泰宇
一审:唐 华
二审:马广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