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千行百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民族地区要把握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质量创新、管理创新、绿色创新、数字创新等路径,充分整合利用政社企学各方面资源,赋能民族特色产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维度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
一、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能够促进基于技术进步,提升产品、产业、品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内生驱动力。由于地理、历史、人口、科技等原因,我国广袤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境和欠发达地区,有的刚脱贫,正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经济基础、产业发展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不新不优、传统产业支撑不足、产业链条亟待完善等。
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等优势。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要充分发挥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全国民族地区发展的大会、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等民贸品牌以及招商引资、非遗活化、公益事业的优势长处,助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一方面,民族地区要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培育新质生产力,绝对不能舍本逐末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发掘比较优势,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民族地区多以一产为主,二产深加工和三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要基于当地“十四五”规划布局,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文章。中国民贸在启动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之初,就在前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调研中发现,现代农业都具有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和表征。这也是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先立后破,创建“6+3”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农业产业、产品提高单位要素生产效率,进而帮助民族地区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不能仅仅通过行政的力量来促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而应当充分运用社会力量来促进民族地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在产业规划布局上掌握着大量行政资源、土地资源、财税资源。新质生产力更考验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和决策者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知。
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导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创新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激发县域市场主体创造活力,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形成梯度承接转移和产能互补关系,导入相关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产业对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产业生态体系的系统集成。
中国民贸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在重庆落地了一乡一品(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区县成功推出了“两山”数字平台和“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成为社会组织助力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示范。
二、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好用活三大产业要素
社会组织能够助力民族地区通过大数据、先进计算等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伴随着民族地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能够开发出更多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新业态。
此外,社会组织长于分工协作,整合行业企业和资源,推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新质生产力着重创新性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转化,民族地区的产业应用先进技术底子薄,社会组织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交叉融合,有效带动会员单位和相关科创企业跨地域聚合协同。
纵观国内外科创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图谱,可以发现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端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基础科研或者应用研究强;二是市场主体技术转化能力强;三是金融服务支撑强。作为民族地区走传统产业现代化路径的“发动机”,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在整合科研资源、产业资本和做好数字技术赋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比如以一乡一品(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基地为依托,促成西部民族省区、地市、县区、乡村与东部发达地区生产主体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连结,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找到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一招鲜”,为县域经济增添绿色生态、数实融合的增长新动力。
三、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力优化升级营商环境
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企良性互动。社会组织是联结政府和企业的纽带。在助力招商引资过程中,行业企业最关注当地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营商环境汇集了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准入门槛、要素类别、市场竞争、产权保护、税负水平、市场监管、基础设施以及法治环境等要素。民族地区尤其要注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软实力”。
中国民贸以服务会员企业为工作重心,精准整合地方政府、会员企业和社会资源的需求,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项目,精准赋能各地招商引资,能够有效助力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搭建绿色生态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新链条。
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涵养税源的重要来源。中国民贸有18000家会员企业,在开展服务会员和分支(代表)机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民营企业家最关注的是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地方产业政策的延续性。社会组织作为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统一服务平台,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具体诉求,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整合行业资源和内外部政商资源,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搬开“绊脚石”、铺就“快速路”,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在政府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过程中,社会组织能够带动会员企业开展先期考察和项目对接,在协会内部促成以情以诚招商,让企业投资项目更有底气和信心。同时,社会组织能够捋顺、调和、优化行业内外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民营资本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转移承接提供便利,从市场、资本、人才、数据等方面进一步夯实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根基。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要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为民族地区培育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生态共赢的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聚力赋能。
作者:王思媛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