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产业振兴,产业资源如何与地方产业需求相互匹配,是社会资源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核心,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简称“中国一乡一品”)是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简称“中国民贸”)牵头创新模式、创新架构,以社会组织为责任主体积极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打造民族自主品牌的一项系统性创新工程,是社会组织创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一次有效尝试。
“中国一乡一品”产品是指产自中国境内特定地域、经过评价的、具有良好的产地特征和产品特性的生态产品。其“乡”的含义并不具体为一个行政单位,而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同地理人文共同特征的地域,其中也包含着故乡、家乡、乡土、乡情等情感因素。
“中国一乡一品”面向全国 2800 多个县市,4 万多个乡镇提供“6+3闭环”服务,旨在通过建立科学产业体系,打造优质特色品牌,建设特色产业中心,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地方产业兴旺。
“中国一乡一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由社会组织牵头,创新发挥市场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发挥了全国性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明确了五级书记是乡村政协的责任主体,也明确了全党全社会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中央已明确社会组织工作在新的一轮机构改革中,成为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结合社会组织公益性、广泛性、组织性、综合性、规范性、专业性等特点,创新性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打造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一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做为乡村振兴新的实施主体。我国现有各级社会组织93万多家,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2000多家,如果能够有效动员和引领20%左右的全国性社会组织牵头对口全国2800多个区县,每个全国性社会组织只需要对口6家就可以达到全覆盖。全国性社会组织大多会员企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甚至海外,还能有效吸纳地方商协会做为团体会员参与各项工作,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天然的第三方属性,在结合地方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主导产业设立相关产业二级专业委员会在当地,通过专业委员会服务所在地政府整合主导产业的全国性资源,集聚行业上下游、协调各主产区规模、制定行业标准、做好行业自律、研发行业共性技术、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等。通过不同行业协会差异化的与地方政府结合,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共同培育主导产业,实现各地聚焦主导产业,持续性、专业化的打造单一产业全国性的产业中心。
二是以全国行业发展新视角有序适度调整经营规模。全国性行业协会二级专委会根据所属行业广泛的与主产区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吸纳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商、专业市场、从业人员、农业经理人等机构、人员成为会员,以行业需求量为基础,同时结合各地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效益指标,及农村劳动力现状,合理确定规模经营面积,通过社会化的调节既防止土地大规模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后存在产业发展失败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同时解决了因面积小、效益差而影响规模化经营业主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行业规范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由社会组织牵头以行业最高水平制定管护办法、种植技术规范等。在产地明确乡镇、村组、业主和农户各自责任,并依托村集体统管+地方行业协会监督,“大基地+小单元”分管、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新型经营主体领管等模式把农业产业的后期长效管护机制建起来,同时,制定相关管理指标,对运行不正常的产业项目提前预警及时叫停或转产,力争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
四是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组织以行业树标杆,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整合优质的服务商,协调好上下游的利益关系,做好准入退出机制。地方应该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相关服务,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力度,鼓励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机耕机收、统购统销、统防统治等多元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办。通过社会组织吸纳成会员的方式,加强乡村工匠、手工艺人、经营管理人才、农技人员培训并建立技能档案。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与资源匹配,增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五是一二三产联动打造全国性行业服务中心。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参与,使得当地所有的技术、标准、模式、政策能够成为行业的规范,避免全国范围内重复投入,同时使得行业的检测、研发、培训、育种、交易等服务业可以落在当地壮大三产。通过对单一产业的有效链接,有效解决本地一产规模限制,可以有效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同时围绕行业上下游的装备、贮藏保鲜、核心技术突破等可以形成该领域的装备制造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交易展示中心等使得当地产业振兴具备丰富的产业生态。
六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新理念解决人与土地之间的问题。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有效链接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同时重点打造单一产业将碎片化的需求整合成规模化的市场需求,以劳务派遣、服务外包、机械化替代等多种途径,精准匹配人才需求与人力资源,完善科技人才与农户的利益联结、风险共享分担机制,打通小农户连接大市场通道;通过有效引导支持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水平。鼓励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采取“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构建产业、经营户、农户互为衔接的利益共同体。探索“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和股权综合平衡机制,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更多分享发展成果。大力推行合同订单、利润返还、二次返利、收益分成等做法,改变农民简单出租土地的单一做法,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和业主结为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七是区域公用品牌与全国性行业品牌打造并举。品牌最核心的价值是形成一定的消费认知在消费者看到后可以倾向于购买该产品。农副产品特别是特色产品普遍规模小,供应周期性明显,很难像日化、电子、服装等行业形成大产品品牌,为此通过有效公共品牌管理,以公共品牌为消费者筛选好的产品,让消费者通过认可公共品牌解决小产业难以培育产品品牌的问题。通过社会组织与地域区域公用品牌的链接,逐步建立行业品类与地域品牌的链接,引导消费者形成品类+地域的认知模式。为便于消费者快速形成认知可以由行业协会打造全国性行业公用品牌+产区公用品牌+品类名称的形式(例如一乡一品奉节柑橘),既保障各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沉淀与积极性,又将品牌剩余价值的边际效应沉淀到全国性行业公用品牌,以社会组织为桥梁纽带建立起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的协同发展机制。
八是通用+产业特点建立科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差异化最强的就是产业振兴,通过各行业协会与当地主导产业的深度合作,产业的指标体系可以由行业协会来共同参与制订并形成团体标准,相同行业的考核主体采用同类产业振兴考核指标并由社会组织做为考核主体进行独立第三方评价。以充分尊重行业属性的由社会组织建立的第三方科学考核体系,有效实现指导各地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因产制宜有序推进的目标。
作者:杨子谦,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